以“人才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加快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就必須樹牢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懷,涵養人才發展基礎、培厚人才成長沃土,以人才“枝繁葉茂”高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高位謀劃“涵源”,助推人才共識“蔚然成風”。“梧桐茂兮,鳳凰來棲。”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造活力,關鍵在于涵養好人才發展大環境。要持續加強政治引領,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增強人才工作的系統性和科學化,不斷健全黨政領導干部直接聯系人才機制,強化“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責任,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大力弘揚優秀人才精神,大興惜才、愛才、識才、用才之風,多解人才之憂、多辦成才之事、多思育才之策、多想引才之舉,推動形成政策引領下的人才“虹吸效應”。要堅持從“供給側”發力,順應社會發展規律、人才成長規律,勇于突破思想觀念障礙,放開手腳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著力讓人才創新源泉競相迸發。要牢固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以憂患意識和發展思維去思考部署人才工作,切實以“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的態度,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境界積淀人才資源和人才優勢。
精準育苗“壯莖”,發揮人才創新“引擎效應”。“人盡其才,人事相宜”。做好人才工作關鍵在于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引擎驅動作用。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著眼解決人才工作面臨的現實問題,科學研判社會變革趨勢,精準把握人才工作重點,勇于打破條條框框的“藩籬”,瞄準問題、主動分析、精準施策,持續激發人才活力。要堅持以需求為指引,著眼于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立足科技創新的現實困境,瞄準基層治理的具體問題,注重因需引才、因用育才,推動人才引育與現實需求“同頻共振”。要堅持以發展為目標,著眼于服務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堅持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協同互動,支持和鼓勵政府、企業、社會依托新產品研發、新工藝應用、新技術推廣和新市場開拓等,構建“人才+N”培養開發模式,完善產學研用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確保人才與發展相得益彰。
培厚沃土“繁葉”,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是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的根本路徑,只有做好“搭臺架橋”“筑巢栽樹”,方能激活人才創新“一池春水”。要以重大人才工程為牽引,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積極發揮政府“牽線搭橋”“后勤服務”職能,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注重源頭培養、跟蹤支持,積極主動引進“高精尖缺”高層次人才,協同推進“鄉土人才”“技能人才”等各領域人才培育,最大限度拓寬人才視野空間。要以質量能力為評價導向,打破“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的“三唯”現象,注重結果與過程相統一、能力與實績相結合,加快推進建立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的人才評價及流動制度,最大化激發人才“驅動軸”作用。要以健全激勵機制為抓手,依托人才資金投入、提高經濟待遇、加強情感溝通等方式,把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落到實處,完善創新人才合理分享創新收益政策,努力培植好人才成長沃土,讓人才一茬接一茬茁壯成長。
【來源:青海新聞網】